首页 > 行情

202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求实项目(儿科专项等)顺利完成验收

来源:百家号 发表时间:2023-03-01 03:52:55
分享到

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求实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2023年2月22日,202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求实项目(儿科专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专项)验收会在京举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周杰、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刘平、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肖和印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制剂中心负责人杨少鹏等6位相关领域专家以及各项目负责人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主任张霄潇主持。

会上,7个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题研究情况。经专家论证,7个项目均通过验收。下一步,学会也将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推广优秀研究成果。


(资料图片)

项目研究成果概览

项目1: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现状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 曹俊岭

项目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对26个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进行调研。结果显示484家医疗机构中,45.87%(222家)有《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共有7145种中药制剂,登记方式主要为注册(72.19%),处方来源主要为名医经验方(52.50%),权属主要归属医院(64.69%)。中药制剂转化品种较少(2.76%)。目前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面临的问题为:①制剂研发人员、知识产权管理员等专业型人才短缺;②制剂室生产、研发条件有限;③项目和资金支持较少;④医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足;⑤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原辅料供应不足,基础研究薄弱,剂型、质控标准、说明书有待完善,部分制剂价格倒挂;⑥医疗机构与企业缺乏交流合作。因此建议医疗机构积极引进人才,加强政策引导,扩大制剂室规模,引进先进设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拓宽原辅料供应渠道,开展基础研究,优化工艺降低制剂成本,与企业沟通合作,加强“医政产学研”融合。

项目2: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的机制研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 曹俊岭

项目采用专家研讨、专家访谈等方式,挖掘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目前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向新药转化面临的问题为:①政策宣传解读、落地实施力度不足;②医务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薄弱,研发人员、知识产权管理员等复合型人才短缺;③医疗机构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④中药制剂研发管理平台、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对接平台较少;⑤专项资金支持较少。因此建议:①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政策的宣传解读,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定价机制;②学会等学术团体成立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委员会,为医务人员提供培训与指导;③医疗机构加强政策引导,注重“医药研”多部门协作;④政府、学会、医疗机构多方提供项目立项机会与研究资金支持;⑤医疗机构引进高素质科研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制定配套的职称晋升、薪酬激励机制,鼓励研发人员开展制剂遴选、工艺优化、药理、毒理、临床试验等研究;⑥医疗机构成立中药制剂研发管理办公室,常态化征集项目需求,提供服务支持;⑦在政府的引导下,搭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对接平台,促进医疗机构、第三方专业机构、企业有效融合,推动中药制剂的转化。

项目3:儿科领域中医临床优势病种梳理与中医药行业发展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喜莲

项目通过文献计量法、定性访谈、专家问卷调查及论证会等循证医学方法,系统梳理并论证形成了44个儿科领域中医临床优势病种清单。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制定了22个儿科优势病种中成药研发目录清单,并以小儿麻龙止咳颗粒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研发案例为参,为“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下加快儿科中医优势病种中成药研发提供了借鉴;同时坚持“政策支持为主、文献研究为辅、案例分析为参、专家经验为用”的原则,为人用经验收集指导原则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规范人用经验转化;提出了儿科领域按病种付费政策指导原则建议,为有效推动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健全中医儿科医疗政策提供了借鉴。

项目4:儿科领域的中医药科技项目、学术成果梳理及重大科技问题凝练

云南中医药大学 熊磊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王雪峰

项目组基于文献调研、文献计量、案例研究、专家咨询和综合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了中医儿科领域近10年来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资助及科技奖励获得情况、高质量学术论文及专利获批等情况,建立数据清单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凝练了“中医药减少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抗生素应用的研究”等3项潜在重大科技问题,完成“小儿肺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2个病种的经典案例研究报告。提出“中医儿科领域科研工作应进一步挖掘学科优势及特色,以问题为导向,提前做好科研布局及顶层设计;建议不断加强中医儿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科研专项设立、新药研发、临床循证评价、标准化制定等方面的资源及政策倾斜;今后可建立中医儿科学交流合作研发平台,以大团队、大协作、大攻关模式,围绕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集中突破力争“十四五”取得1-2项原创性突破性成果”等建设性意见,本研究为今后中医儿科领域合理科研布局规划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参考。

项目5:儿科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及儿科领域名医验方梳理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丁樱

项目以儿科风湿免疫疾病为切入点,结合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专家共识等方式,梳理了中医儿科风湿免疫疾病领域13个未被满足的共性需求及以川崎病、过敏性紫癜、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这5个临床常见风湿免疫病为代表的21个需求。以上形成的34个需求清单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风湿免疫疾病研究,提升中医儿科风湿免疫疾病诊疗水平提供方向和依据。另项目组以文献和书籍检索联合一对一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的形式对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省名中医等中医儿科领域专家的用药经验进行梳理,最终检索得到名医验方3005个,可供转化的经验方169个,此清单对推动儿科名医经验方的的二次开发利用,促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项目6:满足临床实际需求的医保目录、基药目录、妇儿专科非专利药目录中中药、化药、生物药合理分布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戎萍

项目组收集了4000余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直接挂网采购示范药品》中品种的药品说明书,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库;对目录中儿童用的中药、化药、生物药进行归纳梳理,尤其详细剖析了儿童用中成药的病种分布、剂型分布、临床研究等详细情况;提出了儿童用药品的分布特点和问题以及组合建议。并以儿童哮喘的用药为实例,进一步阐述支撑了研究结论和建议。项目通过开放性问卷访谈、专家研讨等形式(专家主要为儿科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儿童药物研究的专家),收集了专家建议,增加了项目的科学性、严谨性。项目从目录布局、儿童用药等角度提出了部分建议,如单独建立儿童用药品的相关目录;适当增加儿童中成药在三类药品中的占比;适当增加儿童慢性疾病用药占比;具体的分布组合应以病种为单元,集结该领域临床中医和西医专家共同研讨决定。

项目7:儿科领域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示范案例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胡思源

在国家引导和推进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背景下,为促进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同质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评价团队在国家和行业学会指南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业内专家意见和建议,建立具有儿童和中成药特色的评价指标通用框架,起草了《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草案)》,供各实施主体参考与借鉴,以期丰富国家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参照该指标框架,研制出儿童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工具,完成了馥感啉口服液的临床综合价值判断示范案例研究,为儿童中成药单品种评价实施路径提供范例。

# 延伸阅读

原标题:《202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求实项目(儿科专项等)顺利完成验收》

关键词: 医疗机构 中医儿科 综合评价 中华中医药学会

保安全、拿资格、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

2021-12-16

人民财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2021-12-16

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

2021-12-16

第一观察·瞬间 |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相约北京见,携手向未来

2021-12-16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

2021-12-16

他们为何奔向先行示范区——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透视

2021-12-16

Copyright   2015-2022 中公木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